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安全管理,提高老师规范操作意识和实践技能水平,近日,信息工程学院精心组织开展了微机原理实训室准入培训。本次培训面向全体即将进入微机原理实训室学习实践的老师,旨在帮助他们熟悉实训室规章制度、掌握设备操作规范,为后续实训课程的顺利开展筑牢安全与技能双重基础。

培训伊始,信息工程学院的实训指导教师对微机原理实训室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实训室的功能分区、主要设备配置、使用要求等内容。着重强调了实训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用电安全、设备安全到个人人身安全,对每一个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例如,在介绍用电安全时,教师通过列举以往因违规用电导致设备损坏的案例,让老师深刻认识到规范用电的必要性;在设备安全方面,明确指出随意触碰非操作范围内设备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警示老师时刻保持警惕。
随后,进入实操演示环节。教师针对微机原理实训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微机实验箱等,进行了标准化操作演示。从设备的开机准备、参数设置,到具体实验项目的操作流程,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并同步提醒老师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了让老师更好地掌握操作要点,教师还采用了 “讲解 - 演示 - 提问” 相结合的方式,在演示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老师思考和互动,加深他们对操作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老师们全神贯注地观看演示,不时记录关键步骤和要点,现场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理论知识培训也是本次准入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系统地讲解了微机原理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等内容,帮助老师夯实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撑。同时,结合实际实训项目,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让老师明白每一个操作背后的原理和意义,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培训结束后,为确保老师真正掌握培训内容,学院组织了严格的考核。考核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两部分,理论考试重点考查老师对实训室规章制度、安全知识以及微机原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操考核则要求老师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指定的实训项目操作,由专业教师根据老师的操作规范程度、实验结果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分。只有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均合格的老师,才能获得进入微机原理实训室的准入资格。
此次微机原理实训室准入培训的开展,有效提升了老师的安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信息工程学院微机原理实训教学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实训室管理和培训工作,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为老师营造更加安全、规范、高效的实践教学环境,助力老师成长。